11/23 。Re:《$100 for All 》

這篇評論講到一個重點:
消費者很可能只會用消費券買必需品,
然後把"多"的錢存進銀行
而不會擴大消費。

為什麼擴大消費才是重點?
現在很多人把討論方向放在:
民眾必然會使用消費券-->所以政策會有效

但實際上並不是將消費券用掉
就可以刺激經濟,政策就會有效。
而是將消費券用在額外消費上面
創造出大量的額外消費金額
這個消費券政策
才是有效的政策

所謂的額外消費就是
在沒有這筆消費券之前
你不會做這樣的消費決定
在拿了這筆錢之後
你才決定做出這樣的消費決定
這叫做創造出額外的消費

也就是
現在消費券到底能創造了多少額外消費金額
你使用消費券的方式才是重點
而不在於你到底會不會使用他

假設大家只是將消費券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你現在只是用消費券付了這些錢
消費券並沒有創造出任何的額外消費的邊際貢獻
因為那些是你原本就要花的

根據Friedman提出來的恆常所得假說:
消費者決定他的消費
並不是根據他現在手上有多少錢
而是根據他對於未來長期的收入預期
來決定他的消費習慣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
當預期將來收入減低
風險上升
節縮消費還是比較理性保險的思考

台灣發的消費券
3600元,期限一年
當長期預期自己收入還是會下降的時候
消費者也就沒有誘因
增加太多消費
或許有些人會買點額外東西犒賞自己
但是大多數的人
大概還是會將消費券花在日常用品採購上面
畢竟一年的期限
將消費券配置在日常用品花費上面
時間綽綽有餘
無須改變自己消費預算的配置方法

如果這樣
消費券創造出的額外消費
趨近於零
怎麼會有任何刺激經濟的效果呢?

今天還看到新聞講大賣場為了因應消費券政策
推出消費券專區,本來要4、5000元的民生用品
只要一次花3600元就可以全部買回家
也就是原本消費者原本要花5000元在消費上面
現在只要花3600元
也就是
這個消費券不但沒有刺激消費金額
反倒緊縮消費了…
=================================

剛剛看到新聞標題《發消費券 廖了以:分春節前元宵節後兩波》
點進去才知道原來內政部長叫做廖了以

然後就聯想到一句成語:「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沒有留言: